首页 > 河南旅游 > 旅游攻略 > 河南旅游攻略-嵩山中岳庙一日游攻略
河南旅游攻略-嵩山中岳庙一日游攻略
https://www.lvyouwang.org 添加时间:2014-02-21 23:20:27 来源:旅游网 点击次数:
  简介:中岳庙即指嵩山中岳庙,位于河南嵩山南麓的太室山脚下,距河南省登封市城东4千米。它背倚黄盖峰,面对玉案山,西有望朝岭,东有牧子岗,群山环抱,布局谨严,规模宏伟,红墙黄瓦,金碧辉煌。总面积11万平方米,为中州祠宇之冠,也是五岳中现存规模最大、保存较完整的古建筑群,也是河南省规模最巨、最完整的古代建筑群。如此宏大而又幽雅庄严的庙宇在全国也是罕见的,此为华夏文明圣地。
 
<a href=http://www.pmhe.cn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河南</a><a href=https://www.lvyouwang.org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旅游</a><a href=http://www.pmhe.cn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攻略</a>.jpg
中岳庙
  交通:客车/公交和登封—郑州的长途车经过中岳庙。
 
  住宿:河南省登封市中岳大街有宾馆可以住宿,距离中岳庙只有2公里,很便利。
 
  美食:黄河路有个夜市街,萧记烩面、瓦罐,干锅、羊肉汤等小吃都是当地特色。
 
  道教圣地中岳庙的的前身是东周元年所建的太室祠,至今已有2760多年的历史,是历代帝王或大臣封禅或祭祀中岳嵩山的场所;春秋初年,汉武帝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到嵩山时闻听万岁三声(其实是大臣们设的一个局而已)而扩建太室祠,北魏时改太室祠为嵩岳庙,道士进庙,成为道教活动场所,金大定年间、清初顺治至乾隆年间,曾大肆整修,现建筑为清初建筑原貌。
 
  整个中岳庙南北长650米,东西宽166米,占地近11万平方米。因为是清初建筑,中岳庙有不少模仿北京故宫的成分,所有大殿等重要建筑均在一条中轴线上。院内古柏参天,显得非常幽静。这古柏中有不少是汉代的千年古树,枝桠苍劲有力,值得一看。
 
  来到大门口,“名山第一”坊矗立在眼前,这是近年新建,门外有两座四角亭分立于神道左右。亭内,为东汉安帝元初五年(公元118年)雕刻的石人翁仲,高约1米,平顶大脸,腰系大扣纽带,古朴大方,虽经风雨侵蚀,但衣着服饰仍很清晰。据史书记载,翁仲姓阮,为秦朝大将,英勇善战,死后铸像于咸阳宫避马门外,后来历代沿用,把铸刻的无名的铜像、石像都称为翁仲。大家注意,叫做翁仲而不是仲翁啊。
 
 
门口
  穿过大门,就看到一座建在高台上的亭子,此亭称为“遥参亭”,为以前无法前往大殿的官员在此远远地参拜。遥参亭后面就是天中阁,天中阁是仿天安门形式,只是比天安门小,天安门有五个门洞,而天中阁只有三个门洞,估计是因为不能逾制。
  过了中天阁,有一个牌坊,上写“配天作镇”。道教讲究的是阴阳五行,天地乾坤,中岳庙是五岳中的中岳,是中心,只有天可以来相配,因此称配天作镇。再往前走是崇圣门及化三门,道教又认为人的大脑、心脏、四肢会有病存在,经过化三门,就可将这三处的病化解掉,起到身体健康的作用。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咱们从这化三门里走一遭先。     
 
  在化三门边上是中岳庙一个著名景点值得驻足细看,就四尊宋代铁人像,高3米许,重约3吨,握拳振臂,怒目挺胸,形象威严,栩栩如生,是我国现存形体最大、保存最好的四个“守库铁人”,同时也是北宋铸造的艺术珍品。你看他们全身甲胄,怒目圆睁,或手抚宝剑,或紧握拳头,威风凛凛地四面各立一方。这是宋代遗物,距今已有900多年历史,铁人经各代游人抚摸,全身锃亮如新,没有一点生锈的痕迹。传说当年此地共有八尊神像,他们在听善男信女说起岳飞抗金的英雄事迹后非常感动,便化装成普通农民模样,偷偷溜出庙去找岳飞。在黄河岸边渡河时,因为身材沉重,一铁人告诉船家,一船只能渡2人,船家觉得非常奇怪,在渡4人过河后,船家忍不住说你们是否是铁人,所以特别重?这样一来,泄露了天机,铁人沉到黄河底了。中岳庙的道士知道此事后,便派人去打捞,捞出来的4个便是现在我们所看到的,另外4个铁人据说在山西太原的晋祠里。
 
  再往前走是峻极门、峻极殿和崧高峻极的牌坊,连着三个“峻极”,显示了中岳庙的崇高地位。在峻极门和峻极殿间,东西二边各有二个高台,代表了五岳中的其他四岳,即东岳泰山、南岳衡山、西岳华山和北岳恒山。
 
 
大门
  走进中岳大殿,首先引人注目的是彩绘天花板上的盘龙藻井,是用精致的小型斗拱层层叠造而成,盘龙居井心,龙口中原来系有宝珠,当地人呼之为“老龙盘窝”。藻井的雕刻艺术极为精湛,蛟龙卷须昂首,盘绕升腾,玲珑可爱,巧夺天工。   大殿神龛后壁立有阴刻宽迹的“三”字样的“坎”字碑一通。传说中岳庙后的黄盖峰西有座火焰山,坎属八卦中的水象,树立此碑,是以水灭火的意思,古人建筑可真够用心和讲究的。
 
  峻极门因中门两侧塑有一丈四尺高的两尊将军橡,故又名“将军门”,是中岳大殿中心院的山门。门前右方有三块碑,分别代表了道教、儒教和佛教,是中岳庙的镇寺之宝。其中第一块碑最为珍贵,下方有五个奇怪的图形,分别代表了五岳,而且令人称奇的是,这些早年前绘制的图形竟然和现代人用先进仪器测绘的五岳地理图是一模一样的,可见中国古代已有非常先进的测绘能力。从道教的阴阳、乾坤来看,五岳代表了东青龙、西白虎、南朱雀、北玄武、中无极,称为“青龙白虎通四方,朱雀玄武知阴阳”。在中岳庙中不少地方都有这个图形,我们古城西安目前还有朱雀门,就开在城墙的南侧。长安还发生过著名的玄武门兵变,按照方位推断,应该在北门一带。
 
 
景区内部
  在中岳大殿前,有一块“岳出天中”的碑,据说当年武则天当了女皇帝后,登嵩山封中岳,便立了此块碑。因为当时很少有封中岳的,武则天却执意要封,因而河南地区的老百姓对武则天还是非常感激的,河南话中对“行不行,对不对”均用“中”表示,据说是从此而来,体现了河南人的自豪。
 
  过了大殿,就是寝殿,因为武则天封了中岳大帝,因而也就有了皇帝的排场,从寝殿中就不难看出端倪。当中是中岳大帝和皇后的神位,左右分别有四个代表“琴棋书画”的四个太监,左右厢房中都是大帝在睡觉,皇后坐在一边,边上站着一个小丫环,不同的是左边厢房中大帝戴着皇冠,说明是在午睡,右边厢房中大帝没戴任何东西,说明是晚上睡觉,因而民间有“睡爷爷坐奶奶”一说。
 
  出寝殿拾级而上便到御书楼。中岳庙最后一座殿宇,原名“黄箓殿”,是储存道经之地,创建于明万历年间。后来清代乾隆皇帝游中岳时,曾在此殿题碑书铭,故又称“御书楼”。
 

  出中岳庙后门,有一条弯弯曲曲的盘山小道,可到达黄盖峰。汉元封元年武帝刘彻游嵩山时,见黄云盖其顶,预示吉祥之意,故名“黄盖峰”。现有清式八角重檐黄瓦琉璃亭,石栏三重,古雅别致,在亭上可俯瞰中岳庙全景。 

(发布于:河南旅游网)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
相关资讯
无相关信息